以高水平人才队伍赋能高校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3-07-05 10:33:32 来源: 点击: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宝贵资源。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使命担当,以高水平人才队伍赋能高校高质量发展,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必然要求。
坚持党管人才,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高校党委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党管人才的原则,切实把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贯穿于人才工作全过程各领域。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制定并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对学校人才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落实党管人才主体责任,切实担负起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人才工作责任,要将人才队伍建设列入学校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列入学校党委重要研究事项、列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二是健全完善高校党管人才体制机制,做到“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基层党组织具体落实的横纵贯通、全面覆盖的工作格局,把党的领导贯穿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管理全过程,严把人才政治关、师德关,把师德建设作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高校人才的第一标准,努力建设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工作优势,团结和凝聚各类人才,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校党委要提高政治站位,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中强化政治引领,引导各类人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牢固树立家国情怀,激发广大人才的使命担当,增强人才队伍的认同感和向心力。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功能,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以提升实效性为重点健全完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持续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学习教育,切实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坚持从解决广大人才的实际问题入手,积极引导广大人才做立德树人的“大先生”、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重视在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进一步加大在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以高质量党的建设凝聚、引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各类人才的归属感、荣誉感、获得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要听党话、感党恩、拥护党,同心向党跟党走。
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增强人才第一资源意识和明确识才育才用才导向,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保障。一是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坚持分类发展、多元评价、注重实效的原则,健全完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用人导向,建立有利于高层次人才成长的评价体系,不断提高人才政策精准化程度,解决好人才评价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等问题,畅通人才发展和成长的多向度通道。二是落实高校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建立常态化人才联络服务机制,充分调动二级学院、科研机构等单位用人主体积极性,开展“院办校”改革,着眼不同领域人才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构建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支持机制。三是用好用活不同人才,对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一人一策”,提供“按需定制”式精细靶向服务;不断完善诚心用才的工作环境,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人才使用机制,营造支持创新、宽容失败、敢于担当的良好氛围,鼓励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四是探索构建人才工作创新载体,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和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完善人才管理、评价、激励机制,树立以德为先、实用为先的人才评价导向。要优化人才服务体系,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改进优化各项人才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人才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充分运用市场逻辑、平台思维、资本力量,加快建设高校人才发展促进中心;健全晋职、晋级和奖励制度,优化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推动形成尊重人才的风尚,使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促进各类优秀人才高效集聚,厚植人才资源竞争优势,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高校要自觉运用系统观念和系统思维,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高度谋篇布局、推进工作,加快构筑人才集聚高地。一是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国家战略需求、产业发展需求,以“有组织的科研”主动融入服务国家战略目标任务,抢占科技创新战略制高点;充分发挥建设重点科研平台、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的优势,大力培养和引育人才,努力形成高水平人才集聚高地。二是坚持以学科专业为基础凝聚人才队伍,注重在打造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中引育和集聚人才;建设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创新柔性引才,精准靶向育才,加大对引领学科专业发展、实现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三是积极打造梯次合理的人才队伍,着力培养或引进站在科学技术发展最前沿,能够进行方向性、全局性、前瞻性思考且具有卓越科技组织领导才能的战略科学家;注重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积极搭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加强青年人才实践锻炼,为青年人才提供优质工作环境和保障条件,优化青年人才成长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持青年人才在重大攻关任务中打前阵、挑大梁、当主角。
(来源:河南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宝贵资源。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使命担当,以高水平人才队伍赋能高校高质量发展,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必然要求。
坚持党管人才,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高校党委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党管人才的原则,切实把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贯穿于人才工作全过程各领域。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制定并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对学校人才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落实党管人才主体责任,切实担负起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人才工作责任,要将人才队伍建设列入学校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列入学校党委重要研究事项、列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二是健全完善高校党管人才体制机制,做到“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基层党组织具体落实的横纵贯通、全面覆盖的工作格局,把党的领导贯穿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管理全过程,严把人才政治关、师德关,把师德建设作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高校人才的第一标准,努力建设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工作优势,团结和凝聚各类人才,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校党委要提高政治站位,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中强化政治引领,引导各类人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牢固树立家国情怀,激发广大人才的使命担当,增强人才队伍的认同感和向心力。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功能,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以提升实效性为重点健全完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持续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学习教育,切实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坚持从解决广大人才的实际问题入手,积极引导广大人才做立德树人的“大先生”、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重视在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进一步加大在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以高质量党的建设凝聚、引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各类人才的归属感、荣誉感、获得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要听党话、感党恩、拥护党,同心向党跟党走。
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增强人才第一资源意识和明确识才育才用才导向,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保障。一是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坚持分类发展、多元评价、注重实效的原则,健全完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用人导向,建立有利于高层次人才成长的评价体系,不断提高人才政策精准化程度,解决好人才评价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等问题,畅通人才发展和成长的多向度通道。二是落实高校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建立常态化人才联络服务机制,充分调动二级学院、科研机构等单位用人主体积极性,开展“院办校”改革,着眼不同领域人才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构建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支持机制。三是用好用活不同人才,对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一人一策”,提供“按需定制”式精细靶向服务;不断完善诚心用才的工作环境,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人才使用机制,营造支持创新、宽容失败、敢于担当的良好氛围,鼓励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四是探索构建人才工作创新载体,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和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完善人才管理、评价、激励机制,树立以德为先、实用为先的人才评价导向。要优化人才服务体系,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改进优化各项人才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人才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充分运用市场逻辑、平台思维、资本力量,加快建设高校人才发展促进中心;健全晋职、晋级和奖励制度,优化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推动形成尊重人才的风尚,使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促进各类优秀人才高效集聚,厚植人才资源竞争优势,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高校要自觉运用系统观念和系统思维,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高度谋篇布局、推进工作,加快构筑人才集聚高地。一是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国家战略需求、产业发展需求,以“有组织的科研”主动融入服务国家战略目标任务,抢占科技创新战略制高点;充分发挥建设重点科研平台、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的优势,大力培养和引育人才,努力形成高水平人才集聚高地。二是坚持以学科专业为基础凝聚人才队伍,注重在打造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中引育和集聚人才;建设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创新柔性引才,精准靶向育才,加大对引领学科专业发展、实现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三是积极打造梯次合理的人才队伍,着力培养或引进站在科学技术发展最前沿,能够进行方向性、全局性、前瞻性思考且具有卓越科技组织领导才能的战略科学家;注重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积极搭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加强青年人才实践锻炼,为青年人才提供优质工作环境和保障条件,优化青年人才成长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持青年人才在重大攻关任务中打前阵、挑大梁、当主角。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