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用人才,是领导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列宁说:“要研究人,要发现有才干的工作人员。现在关键就在这里;不然的话,一切命令和决定不过是些肮脏的废纸而已。”我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时,县委提出,福建念“山海经”,青海念“草木经”,我们正定念“人才经”。“人才经”,可以用知、举、用、待、育五个字来概括。
“知”就是识别人才。这个问题包括什么是人才和如何识别人才两个方面。我国古代谓德、量、才、志、绩者为人才。所谓德,主要指政治操守好。现在对德的要求,可以用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来概括:“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所谓量,是指能接受正确意见,容纳贤才。所谓才,是指才能,有创造力,有驾驭能力和应变能力。所谓志,是指志向远大,意志坚定,有韧劲。所谓绩,就是政绩,在工作中,能奋发有为,尽心尽力,有所建树,人民群众能各得其所,安居乐业。有了识别人才的标准,还要有识别人才的方法。《吕氏春秋?论人》中把知人之法概括为“八观六验”。“八观”中有“听其言而观其行”,这一点,非常重要。现在有些人喜欢夸夸其谈,而行动上老打折扣,用形式主义的一套来应付你。用了这种人就要误事。“六验”中有“苦之以验其志”等,这对我们都很有借鉴意义。闽东是一个穷地方,需要一批能吃苦、讲奉献的人去工作。我们对闽东干部的评估不是注重于他近期内做出多少醒目的成绩,而是注重于他是否尽心尽力去做长期性、铺垫性的工作。一个贫穷的地方,你想一朝一夕就改变它的面貌是不现实的,只要你讲奉献,尽心尽力,就是一位好同志。
“举”就是荐纳人才。荐纳人才强调尚贤事能,也就是“唯才是举”、“任人唯贤”。荐纳人才最忌“任人唯亲”、论资排辈和囿于地域之见。《墨子?尚贤》中主张举才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明良论》中龚自珍抨击官场中论资排辈之弊;《谏逐客书》中李斯力陈囿于地域的用人之害,其论述都极有见地。我认为,共产党的选人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四化标准,讲五湖四海,看政绩。不管你是哪个地方人,只要符合四化标准,就举用你,不管你资历深浅,只要办事能力强,就举用你。
“用”就是量才授任。用人如用器,用其长,而不强其短。反过来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能以僵化的标准衡量人才。俗话说,马跑千里,不宜犁田;舟可渡河,却不能用于陆地代步。人才放错了位置,有可能成为垃圾。陈云同志在谈到善用人才时曾经强调,要“坚持人事两宜的原则,用人得当,适得其所”。
“待”就是尊重人才。尊重人才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创造性,不要压抑和埋没他们的才能;要关心、爱护人才,不能“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要信任他们,不能委之以事权之后,又滥加猜疑,否则,会导致上下离心离德,无法工作。唐朝魏征说过,“君能尽礼,臣得竭忠……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这句话去除封建糟粕,是可以吸取的。
“育”就是培养人才。得贤,必须以培育人才为前提,“不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我认为,一个成熟的领导者是善于培养人才的,因为是否重视培养人才是关系百年大业是否后继有人的问题。培养人才,一要精心扶植,二要严格要求,三要大胆使用。
(本文摘自《从政杂谈》,系习近平同志1990年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时所写)
(来源:大国人才)
如何选用人才,是领导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列宁说:“要研究人,要发现有才干的工作人员。现在关键就在这里;不然的话,一切命令和决定不过是些肮脏的废纸而已。”我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时,县委提出,福建念“山海经”,青海念“草木经”,我们正定念“人才经”。“人才经”,可以用知、举、用、待、育五个字来概括。
“知”就是识别人才。这个问题包括什么是人才和如何识别人才两个方面。我国古代谓德、量、才、志、绩者为人才。所谓德,主要指政治操守好。现在对德的要求,可以用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来概括:“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所谓量,是指能接受正确意见,容纳贤才。所谓才,是指才能,有创造力,有驾驭能力和应变能力。所谓志,是指志向远大,意志坚定,有韧劲。所谓绩,就是政绩,在工作中,能奋发有为,尽心尽力,有所建树,人民群众能各得其所,安居乐业。有了识别人才的标准,还要有识别人才的方法。《吕氏春秋?论人》中把知人之法概括为“八观六验”。“八观”中有“听其言而观其行”,这一点,非常重要。现在有些人喜欢夸夸其谈,而行动上老打折扣,用形式主义的一套来应付你。用了这种人就要误事。“六验”中有“苦之以验其志”等,这对我们都很有借鉴意义。闽东是一个穷地方,需要一批能吃苦、讲奉献的人去工作。我们对闽东干部的评估不是注重于他近期内做出多少醒目的成绩,而是注重于他是否尽心尽力去做长期性、铺垫性的工作。一个贫穷的地方,你想一朝一夕就改变它的面貌是不现实的,只要你讲奉献,尽心尽力,就是一位好同志。
“举”就是荐纳人才。荐纳人才强调尚贤事能,也就是“唯才是举”、“任人唯贤”。荐纳人才最忌“任人唯亲”、论资排辈和囿于地域之见。《墨子?尚贤》中主张举才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明良论》中龚自珍抨击官场中论资排辈之弊;《谏逐客书》中李斯力陈囿于地域的用人之害,其论述都极有见地。我认为,共产党的选人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四化标准,讲五湖四海,看政绩。不管你是哪个地方人,只要符合四化标准,就举用你,不管你资历深浅,只要办事能力强,就举用你。
“用”就是量才授任。用人如用器,用其长,而不强其短。反过来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能以僵化的标准衡量人才。俗话说,马跑千里,不宜犁田;舟可渡河,却不能用于陆地代步。人才放错了位置,有可能成为垃圾。陈云同志在谈到善用人才时曾经强调,要“坚持人事两宜的原则,用人得当,适得其所”。
“待”就是尊重人才。尊重人才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创造性,不要压抑和埋没他们的才能;要关心、爱护人才,不能“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要信任他们,不能委之以事权之后,又滥加猜疑,否则,会导致上下离心离德,无法工作。唐朝魏征说过,“君能尽礼,臣得竭忠……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这句话去除封建糟粕,是可以吸取的。
“育”就是培养人才。得贤,必须以培育人才为前提,“不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我认为,一个成熟的领导者是善于培养人才的,因为是否重视培养人才是关系百年大业是否后继有人的问题。培养人才,一要精心扶植,二要严格要求,三要大胆使用。
(本文摘自《从政杂谈》,系习近平同志1990年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时所写)
(来源:大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