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幕式环节,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教授指出,发展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党建的重要论述为重要遵循,要在深刻认识“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如何运用”等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发展。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成飞教授表示,此次会议是深化党史党建学研究、加强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平台,并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中山大学社会科学副主任李辉教授介绍了中山大学社会科学学部的定位和职能。
会议举行了第十一届张静如中共党史党建优秀论文评审颁奖仪式,北京大学臧运祜、扬州大学朱益飞、电子科技大学刘宗灵等学者获奖。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朱益飞教授作为优秀论文作者代表发言。
在主旨报告环节,十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出发,围绕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发展与基本问题作出精彩发言。
主旨报告的第一阶段由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润枝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教授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为主题发言,系统总结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五个特点,他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关注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重大问题的学科特点。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丁俊萍教授以《党性、党风、党纪及其关系辨析》为主题发言,深入解读了党性、党风、党纪概念的内涵,厘清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提供了学理支撑。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齐卫平教授以《推动中华文明创新发展》为主题发言,提出要以联系“两个结合”、结合“两创”任务、把握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三个方面为主要抓手推动中华文明创新发展。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丁晓强教授以《党的创建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为主题发言,指出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历史仍有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应对此进行进一步梳理与深入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陈金龙教授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互动关系》为主题发言,深入分析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主旨发言的第二阶段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浩教授主持。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周良书教授以《中共党史研究中的“跨学科”问题》为主题发言,提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发展需要贯通古今中外,兼收并蓄,学习博雅之义、养成贯通之才。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洪森教授以《现代化的概念、要素与类型》为主题发言,论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与中国特色。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广义教授以《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体系建设相关问题探讨》为主题发言,深入分析了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科特色以及在学科、学术、话语体系上的相互关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刘宗灵以《代际交融与双城摆荡:大革命前后四川共产主义运动的组织网络研究》为主题发言,从多个维度呈现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在区域社会落地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雪莲教授围绕《青年政治话语建构:党领导青年工作的重要方式》为主题发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早期通过领导五四运动来建构青年政治话语的这一历史性起步,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年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新时代青年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10月20日下午,会议分设的三个分论坛在中山大学文科楼召开。
会议闭幕式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童建军教授主持,王炳林、沈成飞分别作总结发言。王炳林指出本次会议既有理论阐释、专题论证,又有历史梳理、宏观引领,促进了中共党史党建学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对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沈成飞对本次会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会议内容全面、精彩纷呈,开阔了学术视野,把握了学术前沿,是一次高质量、高水平、高成效的学术研讨会。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志鹏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胡国胜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娟教授分别汇报三个分论坛的情况。
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研讨会从1986年开始举办,研究生会议和导师会议交替进行,对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共党史党建优秀论文奖由张静如先生发起设立,是中国第一个面向党史党建研究工作者的奖项,旨在鼓励党史党建研究工作者不断深化党史党建领域学术研究,促进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