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 > 时政要闻 >

科学把握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的辩证关系

日期:2024-06-12 10:13:39   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发展新质生产力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今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系统阐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这些重要论述充分表明,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科学把握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的辩证关系,既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又注重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一、深入研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所谓最活跃、最革命,就是指生产力水准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不论在哪个时期,都会有先进生产力产生。随着先进生产力由量变积累到质变,就会带来生产力质的飞跃。生产力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新质生产力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回望生产力发展史可以发现,生产力总是随着重大技术变革而发生嬗变的。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大致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技术变革,分别为蒸汽机的发明、内燃机和电气的应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数字化技术不断成熟。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四个力”,即马力、电力、网力、算力,而每一次技术的重大变化,都对应着不同的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推动生产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历史已经证明,由科技革命而产生的生产力变化,并非仅仅发生在某一个或某几个产业,而会扩散到几乎所有的产业,包括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传统产业。

新质生产力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需要传统产业作为支撑。比如,生产高制程芯片,很多时候就卡在基础零部件和基础原材料的生产上。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而传统产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关乎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一些传统产业经过改造提升后,能成为新兴产业甚至未来产业。另一些传统产业,因为能够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也同样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纺织服装行业经过数字化改造,可以实现生产线自动化、精细化,还能实现激光三维照相的线上量体裁衣、试衣,从而让生产模式从工业化时代的规模生产转变为数字时代的个性化精准定制。如果把所有传统产业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不仅会带来巨大的产业链、供应链断裂风险,而且可能危及社会和经济稳定。

二、统筹处理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影响深远,是一项涉及广泛领域、广阔地域、长远发展的宏大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处理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循序渐进地改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状况,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深入研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处理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必须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既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又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方面,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3年7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南京)新赛道大会”上发布的《中国新赛道体系发展报告2023》显示,我国在智慧物流、数字文创、互联网医疗等25个主赛道上共萌生出包括互联网职业教育、智慧家庭在内的98个新赛道。其中脑机接口、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太空探索、虚拟数字人等19个新赛道为首次出现。相对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就是新赛道。现在,我国是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生产国、最大的出口国和最大的市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技术全球领先。新赛道的竞争非常激烈,我们既要巩固已经占据优势的新赛道,又要在前沿性、颠覆性技术领域培育面向未来的新领域新赛道新产品。另一方面,我国传统产业量大面广,是就业收入和民生保障的主要来源,要加快转型升级,通过改造提升来增强竞争力,巩固和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发挥服务业推动增长“主动力”、吸纳就业“主渠道”、扩大投资“主平台”的作用。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已经整体迈进世界第一方阵,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北斗导航等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努力建设农业强国。随着数字技术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全过程,新质生产力在任何一个产业都可能出现。因此,我们既要谋划好产业布局、发展重点,深入研究怎样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又要密切关注各个产业的发展变化,及时捕捉新增长点,更好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二是在科技创新上下大功夫。处理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必须抓住科技创新这个要害,无论是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还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都要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四个面向”,整合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各方面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打造更多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硬科技”。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支持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搭建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平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协同创新,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引导产业链上下游的数字企业、金融企业、平台企业、零部件企业、装备制造企业、系统集成商等多方面力量联合攻关,“一条龙”推进颠覆性技术研发应用,建立上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新模式,推进产业链配套发展。重点加快新型数字设备技术攻关与研发,丰富新型终端消费品供给,加强新型交互方式推广应用,打造线上与线下融合、虚拟与现实融合的颠覆性技术体验方式。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广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工具,加速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处理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必须始终抓住绿色发展这个主题,无论是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还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都要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既有必要性,更有可行性。一方面,在“双碳”目标的倒逼推动下,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传统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加强能源前沿技术研发应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另一方面,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走生态优化、绿色发展之路,逐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实现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1029179号-1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的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Copyright 2018 www.cetaa.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xml
   

服务热线

   

扫描微信二维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