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 > 时政要闻 >

强化人才引领 发展新质生产力

日期:2024-03-28 15:56:41   来源:大国人才    点击: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成为代表委员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他们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尽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多方主体协同作用,最大程度释放人才活力,以人才引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陈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应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目标为导向进行科技创新,将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发展动力。建议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应用。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资金投入,探索多元化融资方式,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资金保障。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徐冠巨

 

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

 

着力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应着力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建议有关部门在政策和资源上加大力度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应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支持共建研发平台、共享科技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技术攻关,共同促进产业升级发展。

 

 

 

 

 

 

 

郭会琴

 

全国人大代表、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深圳)有限公司制造部助理工程师

 

构建匹配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建议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助推芯片行业人才培养良性循环。针对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尽快构建匹配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加强高质量人才体系化培养的政策制定,吸引人才流向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提升高校、毕业生等各方投身国产芯片事业的积极性;二是在培养方向上坚持深度和宽度“两手抓”,培育新质劳动力;三是加速教育基础设施国产化进程,厚植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土壤。

 

 

 

 

 

 

 

杨贤金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不断壮大卓越工程人才队伍

 

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还存在产学合作缺少持续长效机制、高校导师实践指导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议要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提供激励性政策和资源支持;要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加大对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要推动高校和行业企业间的人才流动,加快提升校企导师队伍质量。行业企业要深度参与高校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全过程,协同高校打造工程人才实习实践基地和平台,培育更多卓越工程人才。

 

 

 

 

王路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副主席

 

大力推进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我国正从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迈进,但新材料产业还面临科技创新质量不高、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全生产要素配置尚需加强等问题。要积极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使之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建议强化科技创新,培育新材料发展新动能。坚持企业主体,形成新材料发展的大布局。发挥制度优势,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把新材料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重中之重,统筹谋划中长期战略部署与近期重点安排,加快形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形态,让科技、金融、产业等政策支持和人才、资源、数据等要素保障更加聚集新材料发展领域。

 

 

 

 

陈仙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交叉型人才的培养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才。当前各个学科的发展越来越深入和细分,同时各种新技术的产生,又需要不同背景的学科,这种交叉知识结构的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建议国家应该加强对于交叉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教育方面,不同学科的交叉非常重要,高等学校应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加强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余兴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

 

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创造精神

 

要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完善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深化人才使用的机制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充分激发人才活力、释放人才潜能。要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为各类人才创造更多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机会。要加快健全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畅通人才价值实现通道,让各类人才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技能应用实践中获得应有收益、激发更强动力。

 

 

 

 

周源

 

全国政协委员、知乎创始人

 

以高质量技能人才供给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建议制定科学系统的职业技能终身培养及发展规划方案,推进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互补、线下教育与线上培训相融的职业培训模式广泛运用,探索面向社会的成人职业教育和培训长效机制,提高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强化政策引导,调动社会力量构建多元化职业技能培训载体;突出科技创新,打造现代化在线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新范式。

 

 

 

 

郭媛媛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加强适配新质生产要素、生产关系的新质人才培育

 

要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完善建立以信任为打造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强人才、数据两大基础生产新要素培育。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适应新质生产力市场实现价值的创新型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关键支撑。其中,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是基础,也是中心。随着ChatGPT、Sora等横空出世,如何加强适配新质生产要素、生产关系的新质人才培育,应从人才培育整体,特别是大学生全员培养着眼。

 

 

 

 

赵宇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评价体系

 

当前,创新链与产业链相望难相见,是阻碍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卡点。应组建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企业共享研发平台,将技术突破、创新要素配置和产业深度融合,从基础科学原理和创新理论出发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我国需要改革现有科技评价体系,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评价体系,让知识创造者更有价值,让价值创造者更有价值,把科学家个人能力变成国家能力,让知识创造者和技术发明者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强化人才引领,凝聚创新力量。广袤无垠的中华大地上,新质生产力正春潮涌动!

(来源:大国人才

 

相关文章推荐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1029179号-1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的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Copyright 2018 www.cetaa.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xml
   

服务热线

   

扫描微信二维码,添加好友